首页 > 造价师   >   造价结算争议案例

造价结算争议案例

2024-06-24 22:14:52
浏览217 点赞82 收藏27

造价结算争议案例造价结算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发生争议。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案例背景:2019年,某公司承接了一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

1造价结算争议案例

造价结算是建筑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发生争议。下面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

案例背景:

2019年,某公司承接了一项市政道路改造工程,与业主签订了合同。工程完工后,双方发生了造价结算争议。

争议焦点:

1.变更指令:在施工过程中,业主提出了多次变更指令,导致工程量增加。但业主认为这些变更指令已经包含在原合同价款中,不应额外支付费用。

2.材料价格波动:工程开始前,某种关键材料的价格突然大幅上涨,导致承包商的成本增加。承包商要求业主根据合同约定进行价格调整,但业主拒绝了这一要求。

争议解决:

双方协商无果后,承包商将争议提交给了当地的建设工程仲裁委员会。经过仲裁委员会的调解,最终达成了以下解决方案:

1.变更指令:根据合同约定,变更指令应由业主支付额外费用。仲裁委员会认定业主提出的变更指令属于超出原合同范围的工程量增加,承包商有权要求支付额外费用。

2.材料价格波动:根据合同约定,如果材料价格发生变动,应进行价格调整。仲裁委员会认定材料价格的上涨是不可抗力因素,且合同中未对此作出明确规定,因此承包商无权要求价格调整。

案例启示:

1.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变更指令的处理方式,避免争议的发生。

2.合同中应对材料价格波动等不可抗力因素进行明确规定,以避免后续的纠纷。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造价结算争议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双方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条款,以避免后续的争议和纠纷。

2造价结算纠纷案例分析

造价结算纠纷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下面我们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案例背景:

某公司承接了一项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约定总造价为1000万元,工期为12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材料价格上涨等原因,工程造价发生了变化。双方对于工程造价的结算产生了争议。

分析过程:

1. 合同约定

首先,我们需要查看工程合同的相关条款。合同中是否明确规定了工程变更的处理方式,以及工程造价的结算方法。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那么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来进行判断。

2. 工程变更

在这个案例中,设计变更是导致工程造价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需要查看设计变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如果设计变更是由于业主的要求或者设计单位的错误导致的,那么责任应当由相应的一方承担。如果设计变更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其他合理原因导致的,那么工程造价的变化应当由双方共同承担。

3. 材料价格上涨

另外一个导致工程造价变化的原因是材料价格的上涨。在合同中,双方是否对材料价格的调整进行了约定。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那么需要参考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惯例来进行判断。一般情况下,如果材料价格的上涨是由于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导致的,那么双方应当共同承担责任。如果材料价格的上涨是由于某一方的原因导致的,那么责任应当由相应的一方承担。

4. 结算方式

最后,我们需要确定工程造价的结算方式。一般情况下,工程造价的结算可以采用总价合同、成本加酬金合同或者其他方式。根据合同的约定,双方应当按照约定的结算方式进行结算。

案例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工程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工程变更的处理方式和工程造价的结算方法,以避免产生纠纷。

2. 在工程变更中,需要判断变更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并确定责任承担的方式。

3. 在材料价格上涨中,需要判断价格上涨的原因,并确定责任承担的方式。

4. 工程造价的结算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结算纠纷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为了避免纠纷的发生,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当明确约定工程变更的处理方式和工程造价的结算方法,并在工程变更和材料价格上涨时及时进行沟通和协商,以达成一致意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避免造价结算纠纷的发生。

3造价结算争议案例分析报告

造价结算争议案例分析报告是建设工程领域中常见的一种纠纷解决方式。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利益的复杂交织,往往会出现造价结算方面的争议。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造价结算争议的处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些经验与借鉴。

该案例涉及一座大型商业综合体项目,由甲方委托乙方进行施工,最终由丙方进行验收。在工程完工后,甲方与乙方之间发生了一系列关于工程造价结算的争议。具体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量计算

甲方认为乙方在工程量计算上存在错误,导致工程量偏低,从而影响了最终的结算金额。乙方则认为自己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了工程量计算,不存在错误。

2. 材料价格

甲方认为乙方在采购材料时存在不合理的价格,导致最终结算金额偏高。乙方则辩称自己按照市场行情进行了材料采购,不存在价格问题。

3. 施工期延误

甲方认为乙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约行为,导致工期延误,从而增加了额外的费用。乙方则辩称由于甲方提供的设计图纸存在问题,导致施工进度受阻。

针对以上争议,双方经过多次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最终选择了仲裁作为解决方式。仲裁庭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合同约定,对每个争议点进行了详细的审理和判决。

在工程量计算方面,仲裁庭要求乙方重新进行了工程量核算,并与甲方进行了对比。最终确认乙方在工程量计算上存在错误,导致结算金额偏低。为此,仲裁庭要求乙方按照正确的工程量进行结算,并支付甲方差额费用。

在材料价格方面,仲裁庭要求双方提供了相关的采购记录和市场行情数据。经过比对后,确认乙方在材料采购上存在不合理的价格,并要求其按照合理的市场价格进行结算。

在施工期延误方面,仲裁庭认为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过失。甲方在设计图纸上存在问题,未能及时提供给乙方;而乙方在施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违约行为,导致工期延误。因此,仲裁庭决定由双方共同承担延误造成的额外费用。

通过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经验:

1. 重视合同约定

在工程项目中,合同是最基本的法律依据。双方应在签订合同时明确约定各项条款,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如有争议,应以合同为依据进行解决。

2. 保留证据

在发生争议时,双方应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如工程量核算表、采购记录、施工进度表等。这些证据将成为仲裁庭判决的重要依据。

3. 寻求专业支持

对于复杂的造价结算争议,双方可以寻求专业机构或律师的支持。他们将根据自身经验和专业知识,为双方提供中立的意见和建议。

综上所述,造价结算争议案例分析报告是解决工程纠纷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仔细分析每个争议点,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进行判决,可以实现公平公正的解决结果。

THE END